“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与实践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是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重要指示精神,尊重大学生网络思政规律,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于2019年由西安石油大学团委整合校内团属媒体资源建立的网络文化工作室。工作室充分考虑青年大学生个性特征和网络行为特点,努力探索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一)项目主题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聚焦青年关心的话题,以贴近青年学生的“青言青语”吸引人,以时下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网络正能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开展网络思政教育。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由校团委老师直接指导,工作室下设办公室、视频组、编辑组、文案组、热点策划组等5个工作单元,成员均由学生组成。工作室所在的西安石油大学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现为陕西省青年媒体中心理事单位;工作室拥有占地约1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室和直播间,配备电脑、数码相机、摄影机、无人机等新媒体采编播设备,每年有团委支持经费不少于5万元用于日常工作开展,具备开展网络思政研究与实践的基础条件。
(二)项目思路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聚焦青年需求,关注青年发展,充分运用网络引领青年思想,汇聚青年力量,讲好西石大故事,以彰显团学风貌、弘扬先进思想、引领先进校园文化、报道实时资讯,并集创意活动举办、文字采集创作、网络阵地建设、音视频摄录剪辑、舆情分析于一身,努力实现服务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团学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目标。
二、实施方法和过程
(一)制度先行,规范管理,提升运行效率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大部分工作是由学生来完成,学生受升学、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人员流动性较大,靠“人管人”不如靠“制度管人”。同时,网络传播的特点也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反应速度快、执行力强的队伍来作为人才保障。制度就是规范行为的准则,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工作室运行效率,规范信息发布流程,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内容。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推动制订《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章程》《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评优细则》《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纳新工作流程》《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工作流程》《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团委青年媒体中心(网络工作室)学生骨干培养方案》等,保障了工作室有序高效运行。
(二)注重培养,塑造素质过硬的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工作队伍是工作室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有力保障。工作室指导教师为专职团干部,有基层广播电视新闻机构从业经历,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参加了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组织的“青梅计划”共青团新媒体人才培养项目,具备良好的新闻媒介素养。工作室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素质拓展、红色之旅、例会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把工作室成员纳入学生团干部进行管理,根据《西安石油大学团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确保队伍的先进性;推荐优秀成员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和“大学生骨干技能培训班”,通过专题学习党史团史、政治理论、领导力开发、文明礼仪等知识;组织工作室成员深入基层、进入社会,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大家在实践锻炼中长才干、受教育、做贡献;通过“每周例会研论”,会前设置热点话题,发起“头脑风暴”,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在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成员赴校史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三)立足青年,打造“石大青年”品牌。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始终坚持立足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在内容上方向上既选择同党委宣传部门步调一致,同时又坚持青年特色,以青年喜欢的形式开发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产品。同时为了达到传播效果,工作室统一了旗下不同网络平台的标识,更加强化突出“石大青年”品牌,并为“石大青年”品牌设计亲切可爱的卡通形象,使其更加贴近青年。为更好服务青年,吸引青年,树立青春榜样,达到朋辈激励效果,工作室以专栏形式推出对奖学金获得者、保研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不同领域优秀青年学生的深度采访报道;为使青年学生爱上阅读,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室推出深受学生喜爱的“倾听FM·诵读”栏目,让主播把文字变为声音,通过声音传播党的知识和理论。
(四)注重思想政治引领,讲好青年故事,传播正能量
“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也要求我们团组织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用青年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方式阐述党的主张,帮助他们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是在“石大青年”网站开设思想引领专栏,发布理论学习、青马工程、主题教育、团务知识等方面内容,引领广大团员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多媒体平台联动,推送“喜迎二十大,学习新思想”特别专题,通过展现我校学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鼓励大家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推出“青·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专栏,帮助大家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四是针对学生成长关切,开通“保研榜样特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自强之星”“小铁人侧写”“志愿者风采”等专栏,累计发布原创采访文章125篇,树立青春榜样,引导青年思想和青年学习,解决同学们在成长道路上的疑惑,激励学生共同进步;五是举办“石大青年”论坛,邀请校内外优秀青年代表分享成长经历,通过现场互动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激发内心潜力,教育学生、启发学生、熏陶学生。
(五)回应青年关切,适应多元需求,以作品推动内容传播
在抖音、哔哩哔哩、原神、soul、树洞、表白墙等成为零零后大学生常用软件的时候,当青年更加关注自身成长需求的时候,原有的网络方式已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共鸣。思政工作的“盐”如何融入到教育的“汤”里,就需要通过制作、传播贴近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体内容产品,不断适应青年学子的多元化需求。“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积极制作、传播新媒体内容产品。比如,用直播开展朋辈学业辅导,解答学生学习困惑;录制“街头采访”开展校园安全警示,启发学生处理好恋爱、人际交往和学业成长的关系;制作H5页面作品,图文并茂展现“建党百年”“五四运动”“清明祭英烈”等内容,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录制微电影、心理剧作品,开展大学生心理疏导;以“石大青年”卡通形象和学校标志性建筑场景,设计马克杯、鼠标垫、钥匙扣、手提袋、手机壳、明信片、3D模型等校园文创产品,作为网络互动奖品送给参与学生,带动更多人参与网络正能量传播。
三、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工作成效
1、平台影响力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目前指导运营团委、学生会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和石大青年网站。全网累计粉丝量66492人,年均内容阅读量超过百万人次。发布内容多次被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微博、人民网、西部网、陕西省教育厅微博、三秦青年等官方媒体转载。以2022年统计数据为例:“石大青年”微信公众号发布原创推文301篇,转发149篇,阅读量267629人,点赞量3716次,粉丝达36000余人;微博账号累计发布350余条,粉丝2120人,互动数4100余次;抖音账号发布视频40条,浏览量119395人次,获赞2455余个,粉丝量1000余人;哔哩哔哩账号发布视频43条,浏览量98981余人次,获赞2850余个,粉丝量达4220人。
2.实践与理论影响力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拥有占地100余平方米的新媒体工作办公室、直播室,配备电脑、智能显示屏幕、高清会议摄像头、无线会议麦克风、录音话筒、大疆无人摄影机、尼康数码相机、索尼微单相机、索尼录影机、佳能相机、直播补光灯、三脚架等专业设备。依托工作室实践成果,2022年申报校级“立德树人”研究课题“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分析与引导策略研究”(编号:LD202213)一项;申报学生工作研究项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研究”(编号:XJYB202201)一项,累计到款经费1万元,发表题为《网络思政视阈下高校校园墙现象探析》《基于TPB模型的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行为研究》文章3篇。2022年入选陕西省青年新媒体协会理事单位,荣获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新媒体和网络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二)工作经验
1.立足青年视角,增强吸引力
用融入青年圈层的表达方式吸引青年,用青年人视角反映生活与学习,让青年更喜爱、愿追随,以亲切的虚拟人物“油团”“小油滴”口吻发布内容,快速拉近与青年人间距离,使“油团”成为广大学生的“自己人”“身边人”。在扩圈、破壁、拓展的一次次创新尝试中,打造石大青年好品牌、好活动、好栏目,构建起引领青年思想的新阵地。
2.坚持原创内容,注重影响力
以“石大青年”作为主要内容生产的方向,深度聚焦我校青年学生群体,坚持报道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持续创作以“小铁人侧写”“保研榜样特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等符合校园青年群体偏好的原创产品,注重不同题材、体裁原创,主动适应当前青年特点,用青年人群喜闻乐见的网络传播形态,构建青年学生可听、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新型精品内容,持续扩大“石大青年”影响力。
3.遵循媒介规律,提升传播力
“石大青年”网络文化工作室努力打造青年学生群体青睐的新媒体品牌,从推出的产品给谁看、何种途径传播、传播效果评价为着力点,严格遵守媒介传播规律,实现与青年学生话语同频共振,提升创作产品的传播力,借助抖音创作话题制作“夏日憧憬舞”“七十二变怎么样的变”“瞬息全宇宙”“兰亭序舞蹈挑战”“耽误你几秒心动一下”“法治宣传进校园谐音梗”等,用高品质的内容生产赢得青年用户,进一步提升传播力。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开展系统化培训,持续提升工作队伍综合素质
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素质拓展、红色之旅、例会讨论、实操技能培养等多种培养形式,不断提高新媒体骨干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将采访、编辑、拍摄、剪辑、设计等作为技能培训单元,把系统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克服学生群体流动性大、骨干技能薄弱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二)加强原创内容输出,不断提升“石大青年”品牌效应
继续做好精准定位、不断更新理念,挖掘具有潜力、有特色的作品,树立“石大青年”品牌意识,提升“石大青年”品牌效应。推陈出新,将经典节目、栏目、作品创新性发展,努力降低青年学生的“审美疲劳”,不断提升阵地卓越品质,打造富有青年影响力新媒体品牌。
(主持人:何国强、李政、孙浩哲)